科技溫度照亮特殊教育新賽道——智薈港攜手中國電信開啟融合育人新模式
5G+AI重塑特教場景
4月28日,一場跨界合作在韶關引發教育領域關注。智薈港康復展能中心與中國電信韶關城區分公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,雙方將依托云計算、AI行為分析等前沿技術,構建覆蓋教學評估、康復干預、家校聯動的數字化特教生態。簽約現場實時演示的課堂情緒識別系統,可通過5G網絡毫秒級傳輸學生微表情數據,為教師提供個性化教學建議,展現"數字孿生+特教"的無限可能。
雙引擎驅動創新架構
此次合作形成"技術+場景"的雙向賦能模式。中國電信將開放智慧中臺能力,部署包括AIoT設備互聯、教學資源云分發、數據安全加密在內的三大基礎模塊;智薈港則貢獻其深耕特教領域積累的12套核心教學法和超過2000例康復案例庫。雙方聯合研發的移動教學終端,集成手語實時轉換、注意力追蹤等創新功能,預計年內覆蓋韶關6所特教學校。
頂層設計凸顯人文關懷
簽約儀式上,智薈港董事長胡婕慧強調:"每個3D虛擬助教背后,都是對特殊群體認知規律的深度解碼。"中國電信代表劉循球現場展示的"星河特教云平臺"模擬界面顯示,系統可依據學生行為數據自動生成IEP(個別化教育計劃),教師調整方案效率提升70%。值得關注的是,平臺特別設置"數字守護者"機制,所有數據流轉均通過隱私計算技術完成,確保信息安全。
生態共建開啟普惠征程
本次合作不僅是技術對接,更是特教服務模式的革新。根據規劃,雙方將聯合發起"螢火蟲計劃",未來三年內實現三大目標:開發適配視障、聽障、自閉癥等不同群體的5類數字教學產品;培訓100名掌握智能教具操作的特教"雙師型"人才;建設粵北地區首個特教數字資源開放平臺,讓優質課程輻射鄉村教學點。簽約現場,首輛搭載VR情景模擬艙的"移動智慧特教車"設計圖首次曝光,預計將成為山區送教上門的新載體。
這場跨界聯姻,標志著特教領域正式進入"科技平權"時代。當基站信號與特教課堂相遇,技術不再只是冰冷的代碼,而是化作照亮特殊群體的溫暖之光。
用另一個角度重新寫一下下面的文章
推薦文章
5G+AI重塑特教場景4月28日,一場跨界合作在韶關引發教育領域關注。智薈港
4月26日,中國電信在粵港澳大灣區算力樞紐核心節點——韶關正式發布全球首個商用智算昇騰超節